在青海乐都县,由于当地传统观念认为鸡蛋是“发物”,大人、小孩几乎不吃鸡蛋。相反,将鸡蛋换钱买卤鸡爪、方便面给幼儿当零食吃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似乎应该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但恰恰就是现在的真实情况。 日前,在“2011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外发布了“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中期评估。报告显示,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的早期营养和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和一般农村地区,甚至可以用“严重落后”来概括。
在西部贫困地区,幼儿早期教育也存在极大问题,有限的早期教育投入主要用于县城,乡镇以下基本没有投入,村级以下仅在村小学设有一年制学前班,3~5岁幼儿基本没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经过测评,一些地区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仅相当于城市同龄幼儿的40%。这种情况下,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商业噱头。
为改变这种状况,2009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青海乐都、云南寻甸启动了“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为孕妇举办“妈妈学校”,给6~24个月婴幼儿提供含有多种营养和微量元素的“营养包”,采用志愿者“走教”方式为3~5岁幼儿提供学前教育。
这些做法收效明显。例如,乐都县营养干预试点20个月后,当地婴幼儿身高不足、生长迟缓、贫血率明显下降。
“结果令人振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在发布这一报告时,没有掩饰自己的喜悦。因为这个项目的投入产出比非常高,即使加上项目管理成本,每个儿童每年所需营养干预成本仅为400元,学前教育生均的年投入费用只有600元。
更让卢迈和项目成员感到欣慰的是,青海省从今年起在全省陆续推广和实施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包括每年将由省财政出资,推行“走教”儿童项目,以及儿童早期营养干预项目。
这一结果无疑让人感到欣喜,但是如何让更大范围更多的贫困地区儿童受益,如何把短期“项目”变成长期的甚至成为制度,却是现实的困境。
为儿童早期教育投资其实是为一个国家的未来投资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也是基于一系列研究得出的,有丰富、翔实的数据支撑。
作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项目官员,伊恩·惠特曼在演讲中,介绍了OECD在许多国家所做的一个长期项目,发现在岗位培训、学前教育、学校教育等几类教育类型中,学前教育的回报率最高。而且对于个人而言,学前教育对于一个人今后的收入水平、个人职业发展,以及减少犯罪率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仅是发达国家,像蒙古、智利、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也有完备系统的政策,同时投入巨大,一些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的财政性投入已经占到GDP的1%。伊恩·惠特曼还提供了一个数字,OECD国家对每个儿童早期教育的平均投入已经达到447美元,中国大大低于这个数字。这些都让我国的相关研究者们羡慕不已。
中央教育科学所研究员陈云英认为,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我国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也缺少长期研究项目做支撑。她感觉,对于学龄前儿童,许多部门都在做工作,但没有一个部门在统筹管理,项目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长期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认为,一直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基本由基层政府承担,在农村,甚至由最基层的乡镇政府或村委会承担。虽然有因地制宜、灵活决策的自主权,但是客观上制约了贫困地区早期教育的发展,使得最需要早期教育的贫困儿童往往因得不到公共财政的支持而失去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