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致远家教网报道:
张女士的儿子小王今年上初二,但是她却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会”做家长了。“我不知儿子是怎么回事?上个星期六早上快八点钟了,他还在睡懒觉。我考虑到过几天就要期中考试了,就叫他起床。谁知你越说他越赖在床上不动。过一会,好不容易起来了,说要上网查个资料,一上网就是一个多小时。”张女士焦虑地说,在她看来,已经快考试了,老师发的那么多卷子都没时间做,儿子竟然还有时间上网,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
面对母亲的焦虑,小王却表示很无奈,“整天喊着让我做作业、做卷子,还能说些别的吗?整天说这些话,你不烦我还嫌烦呢。”“当学生的不写作业、不做卷子哪行?期中考试怎么办?”张女士听到儿子这么说,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那我不上学,上班得了。总是在后面催来催去的。”
看到儿子的坚持,张女士很生气,但是更多的是无助:“多气人啊!孩子头两年还是挺听话的,怎么现在这样了?真急死人了……”
指导:苏华(“陶老师热线”辅导老师) 报道
孩子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可是随着他们的观察及认识能力的增强、他们发现原来父母也有缺点和短处。因此,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的会对父母感到失望,并开始分析父母的想法与见解,甚至表现出“看不起”父母的态度,或说出反抗父母的激烈话语。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也要学会“科学”对待:
1、最好不要硬碰硬。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出“固执”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父母不可一味指责、惩戒。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因为本身性格很固执,注重权威感,当孩子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或被孩子顶撞时,就以暴制暴。如果孩子也坚持己见,死不让步,便会争执不休,战火不断,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由于长期溺爱孩子,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父母反而唯唯诺诺,在孩子面前低声下气,也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同样不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并支持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假如父母觉得子女的想法过分极端,或有偏差,可不直接批评,可以告诉他们父母是怎样想的,有什么依据和理由等,而且父母的理由仅供参考,这时候的孩子会感觉自己是被父母尊重的,自己的观点是受重视的,内心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是比较开明、民主的父母的做法。 报道
2、角色互换,互相体谅。父母如果能换了角度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也许不会发生这种冲突。
3、与孩子共成长。家长想要孩子像以前小时候一样与自己无话不谈,而孩子却认为自己长大了,已不是小孩子了,要独立的做事,独立地思考。这就是中学阶段亲子之间容易冲突的原因所在。那么在这个问题上,究竟谁对谁非、谁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呢?笔者认为家长应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如果我们用老方法教育孩子,教育效果不明显或没有效果,甚至会不断地与孩子发生冲突。因此,孩子成长了,我们大人也要成长,孩子变化了,我们大人也要变化。
报道
|